科研成果Results


课题组刘萌阳博士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成果揭示印度洋多环芳烃的传输机制
发布日期:2022-3-10      浏览次数:1834

        2022年228日,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Dissolved PAHs impacted by air-sea interactions: Net volatilization and strong surface current transport in the Eastern Indian Ocean》在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

        在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影响了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归宿,且这种强烈的海气相互作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此外,季风转换期间赤道区域生成的一股强劲海流,Wyrtki急流,亦对污染物具有输运作用。本研究以多环芳烃(PAHs)为例,分析了东印度洋海水中溶解态PAHs的空间分布与来源,并探讨了该海区PAHs的海-气交换与洋流输运过程。

        研究发现孟加拉湾、赤道印度洋、东印P度洋和南海表层海水中AHs的分布(∑8PAH: 1.1–27 ng L−1)存在显著空间差异(p < 0.001),而孟加拉湾和赤道印度洋PAHs的垂直分布随深度呈自然对数的变化趋势。除了东印度洋,大部分区域的PAHs-气交换通量表现为海水的净挥发。根据观测到的Wyrtki急流,估算得其输运PAHs的通量(636 ± 188 g s-1)明显高于次表层的赤道潜流(115 ± 31.3 g s-1)。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海-气相互作用、洋流输运对PAHs迁移和归宿的影响。

图1 赤道东印度洋上层水体PAHs的主要输运过程示意图

图2 东印度洋PAHs-气交换通量示意图

图3 赤道东印度洋PAHs的洋流输运过程示意图

       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U20052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77608841576180)、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0J01412103)以及厦门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2014C08)的资助,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享航次计划(NORC2013-10)的支持。合作单位包括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2021届毕业生刘萌阳博士为第一作者,蔡明刚教授为通讯作者。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2.128603

      Mengyang Liu, Haowen Zheng, Meng Chen, Junhua Liang, Mengshan Duan, Huihong Du, Mian Chen, Hongwei Ke, Kai Zhang, Minggang Cai*, 2022. Dissolved PAHs impacted by air-sea interactions: Net volatilization and strong surface current transport in the Eastern Indian Ocean.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431, 128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