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1日,课题组博士生唐国文与硕士生吴寨同学搭乘中国海洋大学的“东方红二号”科考船于厦门出发,执行“2017年南海东北部-吕宋海峡共享航次”第二航段的科学考察任务。8月11日“东方红二号”完成第二航段,返回厦门港,为期33天。8月12日由博士生唐国文与硕士生范文鑫同学登船执行第三航段科考任务,并于28日到达青岛完成本航次。
课题组利用此次航次开展了南海东北部瞬态示踪剂(CFCs,SF6)、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大体积水体中颗粒态PAHs的样品采集及微塑料拖网工作,旨在研究CFCs和SF6在南海区域的分布并探究其水团的通风过程,PAHs的含量与相态分布,生物泵对颗粒态PAHs分布的影响日变化,以及表层海水中微塑料含量、分布及与水文学的关系。其中,共完成CFCs站位24个,采集水样366份;POPs站位26个,采集水样206份;颗粒态PAHs站位2个;微塑料拖网站位5个;沉积柱插管站位6个、表层和非表层沉积物站位14个。
科考期间虽然台风频繁、海况恶劣,但是三位同学同舟共济,克服种种困难,顺利达成整个航次采样目标,同时也充分地锻炼了课题组新人。在此,非常感谢“东方红二号”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感谢首席李骁麟、陈蔚芳等老师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感谢同船队友的鼎力相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