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8日,课题组博士生王炜珉、硕士生史凯文和范文鑫同学搭乘中科院海洋所“科学号”科考船,顺利从青岛返程,圆满完成了“国家基金委西太平洋共享航次”科学考察任务。此次航次于10月15日从青岛薛家岛码头出发,11月17日靠港,为期34天,完成了包括珠江口、琼东以及南海中部海域在内的七个横断面的生化、水文和地质作业内容。
课题组利用此次航次开展了南海中部瞬态示踪物(CFCs,SF6)、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微塑料(MP)的样品采集工作,旨在研究CFCs和SF6在南海区域的分布并探究其水团的通风过程,PAHs的含量与相态分布并更新该区域PAHs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及西太平洋的微塑料的分布状况。其中,共完成CFCs站位27个,采集水样378份;POPs站位11个,采集水样143份;200L大体积站位6个,142mm滤膜6份;大气被动样品16份;微塑料泵抽13站,筛绢26份;微塑料水平拖网10站,样品10份。
科考期间,3位同学克服了重重困难,共同合作、相互关心,圆满完成了既定的航次任务。同时感谢所有“科学号”船上工作人员付出的辛勤努力,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南海所等单位的同船队友给予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