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内报告Seminar


恭喜邓恒祥博士论文答辩优秀
发布日期:2018-5-16      浏览次数:1505

515日,课题组2015级博士生邓恒祥参加博士论文答辩,该论文应用瞬态示踪剂CFCsSF6,采用TTD等方法,开展南海、西太平洋水团的传输与通风过程,以及人为碳储量及其年代际变化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首次在国内建立了同时测定天然水体中超痕量CFC-12SF6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联用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南海和西太平洋等海域。

2)首次获得南海水体中SF6的空间分布,提出并证实SF6可作为南海上升流示踪研究一个新的手段。

3)获得了的西北太平洋、吕宋海峡和南海之若干断面的CFC-12全深度分布。以吕宋海峡为参考点,估算了北太平洋中层水迁移到南海南部中层的传输时间约77±15年。

4)采用CFC-12估算法,发现1996-2016年期间西太平洋130°E断面人为碳平均水柱储量增加31.7%。采用SF6CFC-12联合估算法,得出2016年南海人为碳0-1500 m水体的单位面积平均储量和总储量分别为33.29±6.6 mol m-20.77±0.15 Pg C

论文选题新颖,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合理,数据翔实。因此,获得答辩专家一致认可,以90分的优秀分数,顺利通过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