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Results


POPs小组关于南海上升流和中尺度涡对多环芳烃分布影响的研究成果被Chemosphere接收
发布日期:2020-8-15      浏览次数:1395

2020815日,环境科学与生态学Top期刊ChemosphereIF=5.108)在线发表了我课题组题为“Full-depth profiles of PAHs in the Western South China Sea: Influenced of upwelling and mesoscale eddy”的最新研究成果。

上升流和中尺度涡等海洋学过程可对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边缘海的空间分布和环境行为产生影响。本研究基于南海陆架区和海盆区全深度水柱中母体、烷基化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的分析结果,结合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获知其来自成岩作用和热解过程的混合来源。全水深的PAHs剖面呈现“表层富集、深层削减且趋于稳定”的特征,结合水团识别与储量估算得知,多环芳烃在南海的储量(100±5.8 thousand tons)主要集中于中、深层水。在陆架区,上升流可以提高PAHs在上层水体中的清除效率,并增加中深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在开阔海盆区,PAHs则更有可能受到盐跃层和中尺度涡的影响,其中由反气旋涡引起的垂直扩散通量为1.2×10-6 g s-1。本项研究强调了南海海洋学过程对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输运的影响,未来研究或可关注该过程的季节性变化。

课题组16级博士生刘萌阳和14级本科生胡佳慧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蔡明刚教授为通讯作者。胡佳慧同学于2015年进入我课题组,曾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南中国海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其输出通量研究》的项目负责人,并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现就读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

本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60884197621641576180),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8FY100104)和厦门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03842017050)的资助。

  

Concentration of PAHs in surface water samples in the shelf area (a) and the open basin (b) of South China Sea.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5653520321287

Liu, M., J. Hu, Y. Lin, H. Ke, J. Lian, Y. Xu, K. Chen, H. Zheng, M. Chen and M. Cai* (2020). Full-depth Profiles of PAHs in the Western South China Sea: Influence of Upwelling and Mesoscale Eddy. Chemosphere: 127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