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合作Collaboration


厦大科学思维课走进厦门一中|科学少年报告会完美收官 他们的首份答卷长这样
发布日期:2021-6-30      浏览次数:1121

    2021年5月26日下午,《科学思维训练与实践》青少年科学家成果报告会于厦门一中第3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报告会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活动项目《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中学海洋科学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第一阶段的初期成果,由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闽江科学传播学者蔡明刚领导的教研团队组织举办,厦门一中教研团队协办。会议邀请厦门一中副校长陈佩玲、生物教研组主任林静、生物教研组实验员吴彦佼亲临现场。蔡明刚教授担任本次报告会主席。

    青少年科学家成果报告会,是31位活力四溢的高一学生的科学舞台。报告会上,他们不仅顺利展示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更体现了多种科学思维的运用与实践。蓝色眼泪小组运用资料收集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用科学语言揭开了厦门出现的“蓝眼泪”的神秘面纱O Group小组关注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希望从根源上缓解海洋微塑料污染二十三一小组对“赤潮”这一海洋环境污染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实验验证了无机盐的大量增多有利于藻的增殖这一结论。PH down小组研究海水酸化对牡蛎繁殖情况的影响海怪小组则将目光投向校园研究不同树种落叶对绿豆生长的影响刺身小组一分为二,提交了两份项目申请书。在《关于声音对鱼类生存的影响研究》报告中,他们发现70分贝声音环境下,锦鲤体重增加较快。在《探寻绿色清洁剂》的研究报告中,他们发现,水果去油污能力与水果中果酸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随着掌声连绵不断起伏,同学们顺利完成了精彩的报告展示。项目发起人蔡明刚教授对同学们的成果表示欣慰与喜悦,他总结道:“感谢各位同学对本次课程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时间与精力。《科学思维训练与实践》课,从海洋科学出发,拓展到基本的科学思维素养培育,再延展到户外实践、多元文化等等,虽然说时间并不长,但是我们尽力在有限的课程时间让大家体验到完整的地球科学研究活动。希望这一堂短暂的课程可以在大家的心中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在未来大家多样化发展的路途中,希望这节课所运用到的科学思维逻辑分析能力,能为大家所用。”

    蔡明刚教授指出,这次课程其实是一次“自讨苦吃”的活动。在整体的课程设计与课程推进过程中,我们确实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包括学生课余时间限制,学生实验整体推进的难度,另外多元教学模式,中外教师授课理念与方式差异等等。但是与此同时一中的学生非常聪明,主动活跃,拥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无疑带给我们教研组一个很好的鼓励。

 

    蔡明刚教授特别提到,这次课程尝试了“科学家—中学老师—中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机制,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在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整个大的教学团队拥有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亦会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表达各自的教学需求。这样一来,我们就发现最后呈现出多元化成果,有中学生的活泼灵动,有中学教育的系统规范,也有高校科研方的沉淀升华。原来的科学教育体系也许重点是强调科学知识的传输,也就是强调某一些创新型的实验的设计,在本次项目活动的教学设计上,我们希望是把这些东西都涵盖到一个教育链上面去,也希望下一阶段的项目工作能进一步深入地去探讨,去尝试。

    《科学思维训练与实践》本学期的课程顺利落下帷幕,祝贺31位优秀的同学们完成课程学习与项目实践,顺利结业!中学生科学思维训练在路上本学期课程并非项目的终点!请大家一起期待下一项目阶段中学生深入参与高校科研、高校-中学教师深度交流研讨等精彩内容!

    中学生科学思维培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