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日,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Fate of microplastics in deep-sea sediment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Evidence from the Eastern Indian Ocean》在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
尽管已知微塑料存在于全球海洋中,但它们在深海中的影响因素和分布仍然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本研究在东印度洋的深海区收集了 26 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研究表明,微塑料丰度在30.30 个/kg到701.7个/kg之间,平均为170.5 ± 140.2个/kg。东印度洋沉积物中发现的微塑料主要含有碎片和纤维,分别占47.5%和45.6%。微塑料的尺寸范围为 44-5000 μm,最常检测到的微塑料尺寸为 200-500 μm。在深海中,微塑料的成分也是多样的,但大多数以人造丝(62.2%)和聚酯(25.7%)为主。深海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由近岸到外海递减的趋势。在孟加拉湾和斯里兰卡沿岸海域,微塑料丰度呈现出较高的状态,说明其受到陆源输入、河流输入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日常商品、包装应用及渔业,分别占印度洋中微塑料的 36.9% 和 12.9%。另外,我们还计算了微塑料多样性指数,表明在孟加拉湾(0.87 ± 0.38)、斯里兰卡沿岸海域(0.64 ± 0.56)和东印度洋盆地(0.60 ± 0.24)显示孟加拉湾具有最复杂的微塑料来源。此外,我们发现微塑料的分布与有机碳和沉积物粒度没有显着影响。本研究是东印度洋深海沉积物中微塑料检测的第一份报告,为该地区沉积物中微塑料污染研究提供了基础。
课题组2020级博士生祁怀源为第一作者,蔡明刚教授为通讯作者。共同作者包括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宏亮研究员、张海峰研究员、张静静助理研究员。海南大学彭丽成教授。厦门大学博士生后陈凯,博士生王炜珉、郑豪文,研究生孟祥亮、王利荣。
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U20052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776088和41576180)、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0J01412103)。亦获得合作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航次的支持(向阳红6号,航次编号James)。另外,感谢刘萌阳、张铭雨对文章语法及内容方面的补充与完善。
文章链接:http://dx.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2.1542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