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交流Conference


课题组蔡明刚教授携CFCs研究团队赴上海参加南海深海研究2023年度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3-4-29      浏览次数:973

     2023年4月26日-28日,课题组蔡明刚教授、黄鹏博士(现为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余全浩、许昭光及刘芷晴(广东海洋大学)前往上海,参加了于同济大学举办的南海深海研究2023年度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南海深部计划”联合中国大洋发现计划(IODP-China)和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共同举办。近三年来,虽受疫情干扰,南海研究的学术交流放缓,但各领域研究工作始终持续深耕,学术成果亦不断厚实积淀,正待疫情逐散,春暖花开之际破土而出。本次南海深海研究学术研讨会,以持续搭建南海海洋科学研究的学术交流平台,延续重大研究计划执行过程中深入研讨的传统会议将深入交流南海深海研究取得的丰富新成果,紧密结合大洋钻探、深海观测和载人深潜“三深”(深钻、深网、深潜)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聚焦南海深部,并向南海周边陆地和邻近海域的深部过程拓展,突出“机制”探索,检验创新理论,凝聚南海深海的研究力量,促进南海深海研究的继续深入。纵观整个会议,大会特邀报告极其精彩,专题报告则凸显研究进展。整场活动紧凑、简练,聚焦于科学问题本身,报告既有当前国际前沿,亦有我国最新进展。另一个特别突出的感受是,老一辈科学家甘于牺牲、忍耐委屈的博大胸怀,充分自信、大胆创新的战略高度,也让与会师生深感动力和压力。

 

 

     课题组师生十分重视本次会议,提交了4份摘要,内容涉及瞬态示踪剂在物理海洋学和海洋化学的研究等方面。课题组黄鹏博士代表蔡明刚教授做了 “瞬态示踪剂在物理海洋学与人为碳储藏研究方面的应用:以南海为例”的口头报告,并提交了展板展示。此外,余全浩、许昭光也分别以“基于瞬态示踪剂的南海及毗邻海域水体通风差异研究”、“基于瞬态示踪剂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速率估算及其反应动力学特征研究”为题做了展板展示,大家与国内同行在展板面前进行了热烈讨论,收获颇多,直至天色已黑。

     整个会议按照“南海深部计划”三个集成方向组织了“岩浆与构造活动”、“沉积与古海洋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三个专题,并积极拓展新的研讨领域。会议期间,课题组师生报告得到相关研究团队的积极响应,并在线下探讨了后续的交流与合作。其中,我们与北京大学周力平教授深入探讨了南海全水柱的整体定年问题,与中国海洋大学田纪伟团队副教授周春博士就南海深层环流动力过程研究进行了讨论与交流,并深度探讨了合作研究的可行性。我们希望进一步强化合作,进一步提升对吕宋海峡复杂地形调控下南海-西太平洋环流格局与水体交换的系统认知,为探究深层环流动力过程与物质循环模式提供“化学视角”。

 

 

     会议间隙,团队成员前往同济大学深海探索馆,拜访场馆主要负责人黄维副教授,体验和学习了这一目前深海科普最为专业的科普馆,也为团队在海洋科普场馆建设方面积累更多现场观摩经历。